體外診斷設備成醫械市場重要增長極 預測2019年將達723億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保障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體外診斷(IVD)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醫療器械市場中活躍的領域之一。就在不久前,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對體外診斷設備市場進行分析并給予樂觀預期: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規模達到306億元;預測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7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8.7%。 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在我國醫療設備市場中究竟占多大分量,未來有哪些極具發展優勢的細分板塊呢? 躋身第二大板塊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對人體樣本進行收集、制備、檢測的試劑、儀器及系統。目前,臨床使用的體外診斷品種不下千種,根據診斷方法原理和應用的不同,體外診斷產品分為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細胞診斷、微生物檢測、血液檢測、尿檢等多種類型,它們涉及疾病診斷、治療方案選擇、療效評價等疾病診治的全過程,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優生優育等方面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調研機構A&MMindpowerSolutions統計,2011~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在5.3%左右。另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達373.26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約17%。 《藍皮書》則提到,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達到2760億元,其中前三大板塊依次是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產品、高值醫用耗材及植入物,三者市場占比依次為19%、16%和13%。2014年,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五大細分領域依次占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19%、38%、15%、11%和4%的比重。 但是,來自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眾多,大小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水平差距也較大。目前,我國僅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注冊總數就達到1.7萬個,生產企業近1000家,經營企業近9000家,使用環節僅醫院就有近2.6萬家。 《藍皮書》也指出,我國大多數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仍十分有限,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規模的本土企業屈指可數。目前,我國市場上較大的體外診斷生產商主要有跨國企業羅氏診斷、雅培和西門子醫學診斷,以及本土企業科華生物、邁瑞醫療和達安基因等。 市場發展動力十足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分析指出,健康產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在過去幾年都保持了高于GDP增速的兩位數增長水平,主要原因是國民對健康服務的旺盛需求。 據該中心統計,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1.18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超過2.20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8%。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8.5萬家,其中包括醫院2.6萬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92.2萬家。該中心預計,2019年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38萬億元。并且,我國健康產業不僅僅是規模 的不斷做大,其競爭力也會通過更多的行業創新和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在建立簡政放權的服務型政府的同時,相關行政部門不斷加大行業管理力度并提升行業標準,這有利于淘汰行業內部分落后技術、產品、企業,為行業活力的進一步釋放打下伏筆。 那么,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發展趨勢如何呢?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2%,然而目前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很小,這意味著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都蘊含快速增長的巨大潛能。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預測,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將達到6003億元,屆時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 醞釀多個“潛力股” 體外診斷產品中有哪些是“潛力股”?這可能是很多企業為關心的問題。 “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以便及時進行產品創新和改變經營策略。”新華醫療副總裁王克旭說。 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主任康熙雄教授在山東召開的體外診斷論壇上分析指出,體外診斷具有大診斷、自動化、高通量、簡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體外診斷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個體化、快速化、樣本少量化、裝備一體化、床旁化、設備小型化、手機化、APP軟件等。 中南大學湘雅三院檢驗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診斷的優勢是早期、快速、敏感、特異。目前,分子診斷技術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腫瘤、遺傳性疾病等疾病的診斷。另外,該技術在個體化診斷應用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基因芯片是分子診斷技術中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指出,從主要產品類別的增長潛力來看,從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檢測、臨床生化、其他產品(包括細胞診斷、微生物診斷、凝血診斷等)、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檢測。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診斷的普及、篩查的推廣以及未來基因測序的應用,是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免疫化學產品會占據市場份額,而分子診斷和床旁診斷產品的未來市場增長潛力則更為巨大。
體外診斷設備成醫械市場重要增長極 預測2019年將達723億
【概要描述】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保障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體外診斷(IVD)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醫療器械市場中活躍的領域之一。就在不久前,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對體外診斷設備市場進行分析并給予樂觀預期: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規模達到306億元;預測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7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8.7%。 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在我國醫療設備市場中究竟占多大分量,未來有哪些極具發展優勢的細分板塊呢? 躋身第二大板塊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對人體樣本進行收集、制備、檢測的試劑、儀器及系統。目前,臨床使用的體外診斷品種不下千種,根據診斷方法原理和應用的不同,體外診斷產品分為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細胞診斷、微生物檢測、血液檢測、尿檢等多種類型,它們涉及疾病診斷、治療方案選擇、療效評價等疾病診治的全過程,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優生優育等方面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調研機構A&MMindpowerSolutions統計,2011~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在5.3%左右。另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達373.26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約17%。 《藍皮書》則提到,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達到2760億元,其中前三大板塊依次是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產品、高值醫用耗材及植入物,三者市場占比依次為19%、16%和13%。2014年,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五大細分領域依次占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19%、38%、15%、11%和4%的比重。 但是,來自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眾多,大小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水平差距也較大。目前,我國僅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注冊總數就達到1.7萬個,生產企業近1000家,經營企業近9000家,使用環節僅醫院就有近2.6萬家。 《藍皮書》也指出,我國大多數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仍十分有限,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規模的本土企業屈指可數。目前,我國市場上較大的體外診斷生產商主要有跨國企業羅氏診斷、雅培和西門子醫學診斷,以及本土企業科華生物、邁瑞醫療和達安基因等。 市場發展動力十足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分析指出,健康產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在過去幾年都保持了高于GDP增速的兩位數增長水平,主要原因是國民對健康服務的旺盛需求。 據該中心統計,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1.18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超過2.20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8%。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8.5萬家,其中包括醫院2.6萬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92.2萬家。該中心預計,2019年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38萬億元。并且,我國健康產業不僅僅是規模 的不斷做大,其競爭力也會通過更多的行業創新和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在建立簡政放權的服務型政府的同時,相關行政部門不斷加大行業管理力度并提升行業標準,這有利于淘汰行業內部分落后技術、產品、企業,為行業活力的進一步釋放打下伏筆。 那么,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發展趨勢如何呢?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2%,然而目前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很小,這意味著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都蘊含快速增長的巨大潛能。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預測,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將達到6003億元,屆時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 醞釀多個“潛力股” 體外診斷產品中有哪些是“潛力股”?這可能是很多企業為關心的問題。 “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以便及時進行產品創新和改變經營策略。”新華醫療副總裁王克旭說。 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主任康熙雄教授在山東召開的體外診斷論壇上分析指出,體外診斷具有大診斷、自動化、高通量、簡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體外診斷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個體化、快速化、樣本少量化、裝備一體化、床旁化、設備小型化、手機化、APP軟件等。 中南大學湘雅三院檢驗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診斷的優勢是早期、快速、敏感、特異。目前,分子診斷技術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腫瘤、遺傳性疾病等疾病的診斷。另外,該技術在個體化診斷應用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基因芯片是分子診斷技術中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指出,從主要產品類別的增長潛力來看,從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檢測、臨床生化、其他產品(包括細胞診斷、微生物診斷、凝血診斷等)、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檢測。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診斷的普及、篩查的推廣以及未來基因測序的應用,是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免疫化學產品會占據市場份額,而分子診斷和床旁診斷產品的未來市場增長潛力則更為巨大。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 訪問量:0
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保障政策的完善,以及各種新技術的興起,體外診斷(IVD)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醫療器械市場中活躍的領域之一。就在不久前,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布《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對體外診斷設備市場進行分析并給予樂觀預期: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規模達到306億元;預測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7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8.7%。
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在我國醫療設備市場中究竟占多大分量,未來有哪些極具發展優勢的細分板塊呢?
躋身第二大板塊
體外診斷產品包括對人體樣本進行收集、制備、檢測的試劑、儀器及系統。目前,臨床使用的體外診斷品種不下千種,根據診斷方法原理和應用的不同,體外診斷產品分為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細胞診斷、微生物檢測、血液檢測、尿檢等多種類型,它們涉及疾病診斷、治療方案選擇、療效評價等疾病診治的全過程,在公共衛生、疾病預防、優生優育等方面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據調研機構A&M Mindpower Solutions統計,2011~2013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在5.3%左右。另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球體外診斷試劑市場規模超過500億美元;我國市場規模達373.26億元,較2013年增長了約17%。
《藍皮書》則提到,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達到2760億元,其中前三大板塊依次是醫學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產品、高值醫用耗材及植入物,三者市場占比依次為19%、16%和13%。2014年,臨床生化、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診斷、血液檢測五大細分領域依次占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19%、38%、15%、11%和4%的比重。
但是,來自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資料顯示,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眾多,大小參差不齊,產品質量水平差距也較大。目前,我國僅體外診斷試劑產品注冊總數就達到1.7萬個,生產企業近1000家,經營企業近9000家,使用環節僅醫院就有近2.6萬家。
《藍皮書》也指出,我國大多數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的規模仍十分有限,年銷售收入達到5億元規模的本土企業屈指可數。目前,我國市場上較大的體外診斷生產商主要有跨國企業羅氏診斷、雅培和西門子醫學診斷,以及本土企業科華生物、邁瑞醫療和達安基因等。
市場發展動力十足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分析指出,健康產業的每一個細分領域,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等在過去幾年都保持了高于GDP增速的兩位數增長水平,主要原因是國民對健康服務的旺盛需求。
據該中心統計,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1.18萬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超過2.20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6.8%。截至去年11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98.5萬家,其中包括醫院2.6萬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到92.2萬家。該中心預計,2019年我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38萬億元。并且,我國健康產業不僅僅是規模
的不斷做大,其競爭力也會通過更多的行業創新和行業內部的兼并重組得到增強。與此同時,在建立簡政放權的服務型政府的同時,相關行政部門不斷加大行業管理力度并提升行業標準,這有利于淘汰行業內部分落后技術、產品、企業,為行業活力的進一步釋放打下伏筆。
那么,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發展趨勢如何呢?分析人士指出,我國人口總數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2%,然而目前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在全球市場中所占份額很小,這意味著我國體外診斷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都蘊含快速增長的巨大潛能。
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預測,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將達到6003億元,屆時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
醞釀多個“潛力股”
體外診斷產品中有哪些是“潛力股”?這可能是很多企業為關心的問題。
“體外診斷產品生產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國家宏觀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以便及時進行產品創新和改變經營策略。”新華醫療副總裁王克旭說。
北京天壇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系主任康熙雄教授在山東召開的體外診斷論壇上分析指出,體外診斷具有大診斷、自動化、高通量、簡易化、信息流和床旁化六大特征,而體外診斷產品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個體化、快速化、樣本少量化、裝備一體化、床旁化、設備小型化、手機化、APP軟件等。
中南大學湘雅三院檢驗科主任伍勇教授指出,分子診斷的優勢是早期、快速、敏感、特異。目前,分子診斷技術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腫瘤、遺傳性疾病等疾病的診斷。另外,該技術在個體化診斷應用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基因芯片是分子診斷技術中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指出,從主要產品類別的增長潛力來看,從低到高依次是血液檢測、臨床生化、其他產品(包括細胞診斷、微生物診斷、凝血診斷等)、免疫化學、分子診斷、床旁檢測。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診斷的普及、篩查的推廣以及未來基因測序的應用,是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免疫化學產品會占據市場份額,而分子診斷和床旁診斷產品的未來市場增長潛力則更為巨大。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新聞推薦
- 巴蜀之地 天府之國 || CHCC2024第25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落下帷幕!遠利恒泰斬獲頗豐 2024-05-21
- 來自第三方《眾成醫械》數據分析:“醫院采購分析 2023年醫用供氣排氣相關設備招投標報告,遠利恒泰等三家占比超三成”#眾成醫械 2024-05-06
- 遠利恒泰2023年度醫用氣體行業交流&聯誼會 2024-04-16
- 熱烈祝賀湖南遠利恒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23年度醫用氣體優秀裝備制造企業 2024-03-30
- 醫用氣體公司說安全要求? 2023-03-28
微信公眾號
手機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