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設備探索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 創新難度在哪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對于中國的醫療設備市場,和醫藥市場一樣,在過去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并且被認為是“后勁”更足的一塊。中國市場在2012年就已經是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40億美元,并且行業內大多認同還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20%以上的增長。按照這種趨勢下去,中國很快就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醫療設備整個自主創新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趨勢,對于不管是創新性企業、現有行業領導企業以及投資者而言,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所存在的機遇。 創新的本身從單純的企業對于產品仿制或者進一步功能再提升轉向了從用戶需求出發,與中國的醫生一起來開發適合國內現狀的產品,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這種創新模式,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和國外企業的創新模式是高度一致的。而這一點,是很多跨國企業都不容易做到的。類似的先建科技也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與國內頂尖的血管外科,尤其是中山醫院,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從而開發了其Fustar可調彎鞘。這類需求導向的創新能夠切實符合醫生臨床對醫療器械的需求,適應中國病人治療的具體過程,同時也加深了企業與專家的學術合作。 單純的產品創新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越來越難,即使是研發成功針對創新點的市場推廣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努力。而如果眼光放寬至商業模式創新,那么企業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機會。國內目前在醫療器械角度有許多創新型企業涌現,他們根據中國的醫療體制現狀以及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了新的商業模式。這在植入耗材中比較少見,但是在一些診斷類器械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案例。比如一家廣州的心血管疾病診斷設備企業幫助一些醫院設立胸痛中心,同時在社區衛生中心投放遠程診斷設備。這樣病人可以就近進行診斷和監控,而大醫院則借此獲得了更多的病人來源以及后繼手術量。 總體而言本土醫療企業的自主創新在未來可能繼續以仿制為主,但是切入點會更加分散,而產品商業化也會向現有的領導企業集中。于此同時,我們也會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從本地需求出發進行進一步研發,從簡單產品創新走向業務模式創新。 外資企業創新:從全球研發向中國研發的轉變 在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自主創新方興未艾的同時,外資企業對于中國研發和創新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在過去2、3年里,諸多國際領先醫療器械公司紛紛在國內建立中國研發中心,并且開始迅速構建團隊。這一動作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位的: 中國市場本身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使得企業對于中國業務的規劃也不再是的營銷活動,而是進一步完善在中國的能力,使其具備更加適應本土市場的能力。而對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言,研發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市場本身巨大的患者群體和未滿足需求,將激發很多產品創新點并帶來新的產品。在很多種高值植入器械中,中國一些領先醫院的單醫院手術量已經居全球前列。在這種環境下,本土的研發中心能夠更好的與權威專家攜手進行產品創新。 許多企業將設立中國研發能力作為其向國內的醫生、病人、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展示其在中國長期發展、將的能力引入國內的決心和意愿,從而在未來的業務發展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支持。 國內本身的人才積累,包括國內的現有人員以及諸多的海外華人專家,使得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不存在太嚴重的人才問題,尤其是長期來看,目前對于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醫療耗材而言,在未來我們將看到外資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三個不同階段的創新: 進口產品本地化:主要是針對現有的產品根據醫生的臨床反饋進行相應的產品調整。簡單的例子莫過于很多植入產品的尺寸問題,將可以根據國內病人現狀和醫生反饋,進行重新設計和新產品引入 中國創新服務中國:主要是根據國內的臨床使用現狀來研發相應的新產品,未來也主要著眼于中國市場。如建于2012年的美敦力中國創新中心在2013年推出了其首款本土開發的TiHot顱骨修復產品。而除了一些新的創新點外,如何根據現有的產品進行定制,使其能夠針對“ValueSegment”(即大城市大醫院外的、支付能力相對受限的廣闊市場),也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創新服務全球:在未來隨著中國創新的不斷進行,其中一些創新產品將可以滿足除了中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的需求,從而使得中國的研發中心真正成為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門。 外資企業在華創新可以說也是在起步發展階段,即主要進行第一階段和部分第二階段的工作,當然我們預期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投入,未來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創新能夠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醫療器械中國創新的啟示 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本身也不代表悶頭苦干,也不代表這僅僅是產品。外資和本土企業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都在想著完全首創的創新前進。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預先進行解答并進行相應規劃,包括:產品研發需要的成本和時間到底會是多少;如何解決資金問題;理解創新產品未來的市場規模到底如何;如何對于創新產品進行推廣,需要的資源是什么;到底是自主研發還是外部合作。 對于大企業而言,下一步的創新領域應該選在哪里;有哪些潛在創新產品可以作為合作機會;在產品之外,有什么商業模式創新的機遇。只有這樣有的放矢地規劃自己的創新,進行資源的佳配置,才能保證創新之路一番風順。
中國醫療設備探索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 創新難度在哪
【概要描述】對于中國的醫療設備市場,和醫藥市場一樣,在過去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并且被認為是“后勁”更足的一塊。中國市場在2012年就已經是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40億美元,并且行業內大多認同還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20%以上的增長。按照這種趨勢下去,中國很快就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醫療設備整個自主創新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趨勢,對于不管是創新性企業、現有行業領導企業以及投資者而言,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所存在的機遇。 創新的本身從單純的企業對于產品仿制或者進一步功能再提升轉向了從用戶需求出發,與中國的醫生一起來開發適合國內現狀的產品,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這種創新模式,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和國外企業的創新模式是高度一致的。而這一點,是很多跨國企業都不容易做到的。類似的先建科技也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與國內頂尖的血管外科,尤其是中山醫院,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從而開發了其Fustar可調彎鞘。這類需求導向的創新能夠切實符合醫生臨床對醫療器械的需求,適應中國病人治療的具體過程,同時也加深了企業與專家的學術合作。 單純的產品創新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越來越難,即使是研發成功針對創新點的市場推廣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努力。而如果眼光放寬至商業模式創新,那么企業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機會。國內目前在醫療器械角度有許多創新型企業涌現,他們根據中國的醫療體制現狀以及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了新的商業模式。這在植入耗材中比較少見,但是在一些診斷類器械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案例。比如一家廣州的心血管疾病診斷設備企業幫助一些醫院設立胸痛中心,同時在社區衛生中心投放遠程診斷設備。這樣病人可以就近進行診斷和監控,而大醫院則借此獲得了更多的病人來源以及后繼手術量。 總體而言本土醫療企業的自主創新在未來可能繼續以仿制為主,但是切入點會更加分散,而產品商業化也會向現有的領導企業集中。于此同時,我們也會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從本地需求出發進行進一步研發,從簡單產品創新走向業務模式創新。 外資企業創新:從全球研發向中國研發的轉變 在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自主創新方興未艾的同時,外資企業對于中國研發和創新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在過去2、3年里,諸多國際領先醫療器械公司紛紛在國內建立中國研發中心,并且開始迅速構建團隊。這一動作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位的: 中國市場本身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使得企業對于中國業務的規劃也不再是的營銷活動,而是進一步完善在中國的能力,使其具備更加適應本土市場的能力。而對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言,研發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市場本身巨大的患者群體和未滿足需求,將激發很多產品創新點并帶來新的產品。在很多種高值植入器械中,中國一些領先醫院的單醫院手術量已經居全球前列。在這種環境下,本土的研發中心能夠更好的與權威專家攜手進行產品創新。 許多企業將設立中國研發能力作為其向國內的醫生、病人、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展示其在中國長期發展、將的能力引入國內的決心和意愿,從而在未來的業務發展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支持。 國內本身的人才積累,包括國內的現有人員以及諸多的海外華人專家,使得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不存在太嚴重的人才問題,尤其是長期來看,目前對于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醫療耗材而言,在未來我們將看到外資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三個不同階段的創新: 進口產品本地化:主要是針對現有的產品根據醫生的臨床反饋進行相應的產品調整。簡單的例子莫過于很多植入產品的尺寸問題,將可以根據國內病人現狀和醫生反饋,進行重新設計和新產品引入 中國創新服務中國:主要是根據國內的臨床使用現狀來研發相應的新產品,未來也主要著眼于中國市場。如建于2012年的美敦力中國創新中心在2013年推出了其首款本土開發的TiHot顱骨修復產品。而除了一些新的創新點外,如何根據現有的產品進行定制,使其能夠針對“ValueSegment”(即大城市大醫院外的、支付能力相對受限的廣闊市場),也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創新服務全球:在未來隨著中國創新的不斷進行,其中一些創新產品將可以滿足除了中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的需求,從而使得中國的研發中心真正成為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門。 外資企業在華創新可以說也是在起步發展階段,即主要進行第一階段和部分第二階段的工作,當然我們預期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投入,未來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創新能夠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醫療器械中國創新的啟示 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本身也不代表悶頭苦干,也不代表這僅僅是產品。外資和本土企業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都在想著完全首創的創新前進。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預先進行解答并進行相應規劃,包括:產品研發需要的成本和時間到底會是多少;如何解決資金問題;理解創新產品未來的市場規模到底如何;如何對于創新產品進行推廣,需要的資源是什么;到底是自主研發還是外部合作。 對于大企業而言,下一步的創新領域應該選在哪里;有哪些潛在創新產品可以作為合作機會;在產品之外,有什么商業模式創新的機遇。只有這樣有的放矢地規劃自己的創新,進行資源的佳配置,才能保證創新之路一番風順。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23
- 訪問量:0
對于中國的醫療設備市場,和醫藥市場一樣,在過去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并且被認為是“后勁”更足的一塊。中國市場在2012年就已經是全球第四大醫療器械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40億美元,并且行業內大多認同還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維持20%以上的增長。按照這種趨勢下去,中國很快就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在醫療設備整個自主創新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趨勢,對于不管是創新性企業、現有行業領導企業以及投資者而言,都是值得進一步探索所存在的機遇。
創新的本身從單純的企業對于產品仿制或者進一步功能再提升轉向了從用戶需求出發,與中國的醫生一起來開發適合國內現狀的產品,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這種創新模式,即“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模式,和國外企業的創新模式是高度一致的。而這一點,是很多跨國企業都不容易做到的。類似的先建科技也在產品研發過程中與國內頂尖的血管外科,尤其是中山醫院,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從而開發了其Fustar可調彎鞘。這類需求導向的創新能夠切實符合醫生臨床對醫療器械的需求,適應中國病人治療的具體過程,同時也加深了企業與專家的學術合作。
單純的產品創新對于規模較小的企業越來越難,即使是研發成功針對創新點的市場推廣也需要大量的投入和努力。而如果眼光放寬至商業模式創新,那么企業將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機會。國內目前在醫療器械角度有許多創新型企業涌現,他們根據中國的醫療體制現狀以及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了新的商業模式。這在植入耗材中比較少見,但是在一些診斷類器械中已經出現了一些案例。比如一家廣州的心血管疾病診斷設備企業幫助一些醫院設立胸痛中心,同時在社區衛生中心投放遠程診斷設備。這樣病人可以就近進行診斷和監控,而大醫院則借此獲得了更多的病人來源以及后繼手術量。
總體而言本土醫療企業的自主創新在未來可能繼續以仿制為主,但是切入點會更加分散,而產品商業化也會向現有的領導企業集中。于此同時,我們也會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從本地需求出發進行進一步研發,從簡單產品創新走向業務模式創新。
外資企業創新:從全球研發向中國研發的轉變
在國內醫療器械企業自主創新方興未艾的同時,外資企業對于中國研發和創新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在過去2、3年里,諸多國際領先醫療器械公司紛紛在國內建立中國研發中心,并且開始迅速構建團隊。這一動作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位的:
中國市場本身的重要性不斷提升,使得企業對于中國業務的規劃也不再是的營銷活動,而是進一步完善在中國的能力,使其具備更加適應本土市場的能力。而對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言,研發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市場本身巨大的患者群體和未滿足需求,將激發很多產品創新點并帶來新的產品。在很多種高值植入器械中,中國一些領先醫院的單醫院手術量已經居全球前列。在這種環境下,本土的研發中心能夠更好的與權威專家攜手進行產品創新。
許多企業將設立中國研發能力作為其向國內的醫生、病人、政府以及合作伙伴展示其在中國長期發展、將的能力引入國內的決心和意愿,從而在未來的業務發展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支持。
國內本身的人才積累,包括國內的現有人員以及諸多的海外華人專家,使得在國內建立研發中心不存在太嚴重的人才問題,尤其是長期來看,目前對于醫療器械,尤其是高值醫療耗材而言,在未來我們將看到外資醫療器械公司在中國三個不同階段的創新:
進口產品本地化:主要是針對現有的產品根據醫生的臨床反饋進行相應的產品調整。簡單的例子莫過于很多植入產品的尺寸問題,將可以根據國內病人現狀和醫生反饋,進行重新設計和新產品引入
中國創新服務中國:主要是根據國內的臨床使用現狀來研發相應的新產品,未來也主要著眼于中國市場。如建于2012年的美敦力中國創新中心在2013年推出了其首款本土開發的Ti Hot顱骨修復產品。而除了一些新的創新點外,如何根據現有的產品進行定制,使其能夠針對“Value Segment”(即大城市大醫院外的、支付能力相對受限的廣闊市場),也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中國創新服務全球:在未來隨著中國創新的不斷進行,其中一些創新產品將可以滿足除了中國外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是發達國家的需求,從而使得中國的研發中心真正成為全球研發網絡的重要組成部門。
外資企業在華創新可以說也是在起步發展階段,即主要進行第一階段和部分第二階段的工作,當然我們預期隨著市場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投入,未來外資企業在國內的創新能夠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醫療器械中國創新的啟示
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本身也不代表悶頭苦干,也不代表這僅僅是產品。外資和本土企業從不同的起點和方向都在想著完全首創的創新前進。但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預先進行解答并進行相應規劃,包括:產品研發需要的成本和時間到底會是多少;如何解決資金問題;理解創新產品未來的市場規模到底如何;如何對于創新產品進行推廣,需要的資源是什么;到底是自主研發還是外部合作。
對于大企業而言,下一步的創新領域應該選在哪里;有哪些潛在創新產品可以作為合作機會;在產品之外,有什么商業模式創新的機遇。只有這樣有的放矢地規劃自己的創新,進行資源的佳配置,才能保證創新之路一番風順。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新聞推薦
- 巴蜀之地 天府之國 || CHCC2024第25屆全國醫院建設大會落下帷幕!遠利恒泰斬獲頗豐 2024-05-21
- 來自第三方《眾成醫械》數據分析:“醫院采購分析 2023年醫用供氣排氣相關設備招投標報告,遠利恒泰等三家占比超三成”#眾成醫械 2024-05-06
- 遠利恒泰2023年度醫用氣體行業交流&聯誼會 2024-04-16
- 熱烈祝賀湖南遠利恒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榮獲2023年度醫用氣體優秀裝備制造企業 2024-03-30
- 醫用氣體公司說安全要求? 2023-03-28
微信公眾號
手機端